目前分類:學習筆記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找到身體的核心

今晚是跨年夜,故事劇樂部進行了今年的最後一場內訓--竟然選在跨年,難道演員和講師們都是曠男怨女,所以只好來參加內訓    找到身體的核心

    今天的重點在於找到正確的核心位置,透過站波速球、收小腹、胸部土石流(小蛙發明的專有名詞)、練背肌、收髖下蹲等等……每一項練習就好像打開身體的其中一個開關。

 站波速球是我最有感的項目。在波速球上站穩走動後,把這個走路的感覺用在日常行走上,腳步感覺輕盈很多。平常我以為,自己已經有在使用臀部和大腿走動,昨天練了之後,才發現自己其實是透過膝蓋帶動大腿,而不是臀部帶動大腿在走路。

 胸部土石流也是另一項很有感的動作。因為平常擔心自己駝背,所以挺胸時很容易把整個胸口挺起來。在調整的當下,我一度還問小蛙,這樣不是駝背嗎?我抬起頭來照了鏡子,真的沒有駝背!而且整個人也不像之前站得那麼僵硬。原來一切除了自己太挺之外,脖子的位置也不對,才會造成以為正確的姿勢是駝背的錯覺。

文章標籤

陳書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最近跟著邱筑君(小蛙)老師接觸了聲音相關的課程,想到前一天上課的內容,隔天就可以在教學上驗證,成就的喜悅忍不住讓人開懷。 

              記得那是場「聲音成長系列課程~說出悅耳動聽的聲音」講座,一開始,老師就介紹了各種不同的「笑」,以及如何讓人感受到你的語言也是帶著這樣的笑意。原來在說話的當下,面部的表情,包含眼睛、嘴巴附近的肌肉牽動,還有說話的速度,都深深影響著聽眾的感覺。要讓人覺得笑著說得舒服溫煦,除了真摯的笑容,語速也要稍微加快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隔兩天,在國語課本上,出現了一首洪志明所寫的童詩─等待。
屋簷下的風鈴
等待著
春風吹響心中的音樂
枝椏上的蓓蕾
等待著
蝴蝶來喚醒芳香的笑臉

            講解完這首詩的感覺,第一次請學生誦讀的時候,不意外的,出現了一般學生最常見的現象─平板又拖音。我不想教他們我自己覺得很噁心的「朗讀比賽朗誦腔」,於是第二次,我請學生們想想令他們開心的事情,讓他們帶著笑意誦讀。這次的感覺,比較輕柔了,但是……還是有點怪怪的。我問他們,有沒有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,就是爸爸媽媽叫我們去寫作業或做其他事情,我們卻一直拖拖拉拉,到最後,爸爸媽媽怒極了,卻「笑笑的」用「慢慢的」速度說:「你再不去寫作業,你就……」頓時,學生們笑了,也找到癥結了!所以最後一次,不但請他們笑著讀,還要把速度加快一點。這次的效果很好,沒有做作的抑揚頓挫,反倒聽到了春天帶來生意的喜悅。

            一個自然的小技巧,一個常被忽略卻很理所當然的說話方式,在老師的拆解下,除了自己學會如何用聲音表達開心的情緒,還能夠在教學上學以致用,真是帶給我好大的收穫!

文章標籤

陳書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